如果一户有一名适学孩童,便是三百万人!
在大唐,这三百万人可以当做一百万劳动力使用,少了如此多的劳动力,本身对大唐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这三百万人只有吃喝,没有劳动创造,即便经过贞观十七年的滋养,大唐也难以承受。
沈晨百般不得其解,问道:“我给的计划是明年正式开始,今年只作计划和铺排,咋滴你们那么急,从我提出概念到实施仅仅一个月,还没有任何的前期安排,说上就上,现在街上一个报童都看不到,卖报纸都只能到固定摊位去买,平白给老百姓舔了多少麻烦?”
高士廉叹了口气,道:“陛下……”
说了两个字就不说了,转而道:“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铺排,否则,如此多的官吏朝廷拿不出来。其实,从仙师的‘强国五策、兴国五计’提出来之后,朝廷便已经动手施为了,只是前期有门阀世家阻碍,后面又有朝中派系争斗,故而没有全面推行,但教育部官职、人员安排、各地兴建等事宜却是定下了的,朝廷现在之所以措手不及,只是突然为之,让人措手不及而已。”
“措手不及?”
沈晨就呵呵笑了,“长安城还好一些,其他各地好像不仅仅是急躁两个字可以说的吧?齐州那边为了开办学堂,把县令家的屋顶都拆了给学堂,岭南道的消息也才刚上来,听说冯家被逼得向西北边磕了一百多个头,就这,教育部的官吏还说人家要造反,听说人家家主已经自缚双手往长安来了。这样的后果你们当初就没有考虑过吗?”
高士廉老脸通红,他没想到整日躲在学院里教书育人的沈晨消息居然如此灵通,他也是来之前才接到的消息。
“这个……下面的官吏也确实急了些,不过,任谁被脖子上架了刀子,完不成就要全家掉脑袋,估计谁也不会安稳。”
沈晨猜出了高士廉的来意,笑道:“所以你今日来是要我去劝劝李二,让他把速度降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