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翰林走了过来,安抚性的拍拍有些被吓到的夏安然的肩,“景熙莫要吃惊,许兄以入兵部为愿,”可惜朝考成绩太好被点了庶吉士,三年后复考成绩依然优秀,进而留在了翰林院,就连翰林博士也知晓有这么一个人每年都在为了进兵部努力。

        偏偏他放不下身为文人的身骨考试时候放点水,于是一年又一年的拖着。

        兵部那儿却是不知道这个每次经过六部门口都会用留恋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得看着牌匾的翰林官是想干什么的,他们只觉得这是翰林又要找兵部麻烦了,经常都会用凶狠的目光瞪回去。

        夏安然闻言点头表示明白,兵部也有收缴战争赔款的责任,只是本朝之前一直由户部代行,看来这位许翰林如果真的有一日能够入驻兵部,是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权利的。

        他们几人坐在这一隅,那儿品读文赋的学子们很快写完了也互相比较过了,便来请这些前辈们做最后抉择。

        许翰林从错失金山银山和悔恨遗憾中醒来,眼神中还带着些怔怔,不过他很快恢复过来了,轻咳一声,一手执笔一手负于背后,又是一脸的清贵翰林公的模样。

        因题为记本次春闱,题目颇为广泛,有人有感而发写了自己求学的经历,也有人写了自己寒窗苦读的劝学,自然也有不少人写了春闱考试时候破题的心得,但是最最最瞩目的是一个年纪略大的老进士,这人姓唐,今年已五十有四,徐州人,虽然年纪颇大,但是说话风趣为人友善,在学子中颇有人缘。

        就他所说,自己求学多年,但是对八股一向无感,中举之后就在徐州老家开了一家书院,在当地已经算是个桃李芬芳之人,只是这次见今上改八股为策论,一时没能忍住激荡之心,一把年纪了也来参了考。

        他朝考发挥一般,照例要侯官,只是这个年纪,吏部选拔时候自然不会把他再排在里面了。

        好在这人心态极佳,只是来感受一下新政的气氛咳,此为不可说所以也无甚遗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