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康熙前去谒陵,从乌拉山回宫之后,一直忙着做打仗的准备。

        去年郑经病逝,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位,内部官员人心动摇,分化严重。康熙借此机会,最后力排众议,启用郑经的降将施琅为水师提督,再次攻□□。

        前线在打仗,康熙在后方也没有闲着。他吸取了与三藩打仗的经验,再次重启方略馆,编撰与三藩的战事《平定三逆方略》。

        闲暇的时候康熙也经常来万寿宫,只要他不主动提一些引战的事,万柳也温和得很,不主动招惹他。

        只要他一提要收拾万柳的事,她也不会客气,两人你来我往斗一番之后,康熙也精了,只要万柳开始抓狂,他就马上转移话题。

        只是他实在太牵挂台湾的战事,坐下还没说几句话,总会不由自主提到与打仗有关的事情上去。

        万柳听他提及了好几次方略馆,按照她的理解,方略就是打仗后的军事总结,把怎么用兵,怎么训练,后勤保障等全部整理成册。

        康熙说,万柳一般只听着。听他提多了,她也偶尔插一句嘴,问得最多的就是:“有依据吗?”

        康熙愣愣地看着万柳,她眨着眼睛,理所当然地道:“事事都得讲事实依据,方略记载也太过简单。哪天灭敌多少,哪天发现了敌人多少,究竟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得有真实的出处啊。

        而且皇上说起来,奴才听得头晕。好比整理包袱的时候,常袍放在一处,里衣得放在另一处,若是都搅合在一处,乱不乱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