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内斗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天海公司,不但从业绩还是公司规模都开始了下跌。
直到最后两个人彻底翻脸,一个庞然大物瞬间分裂成了两家公司。
李天河带走了公司的百分之四十水产份额,而李长海却保留了公司两个最大的渔场。
一个拳头分成了两根手指,从此以后,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新兴起公司的排挤和抢夺。
李天河是最惨的,刚开始分家时,他手里尚且还有两大渔场和当时一半的市场份额与渠道。
可经过他手里的几年运营,天河农贸几乎是在各个方向上都受到了排挤。
而且他的这位堂兄李长海,还颇有些赶尽杀绝的意味,在水产行业里不断发起对他李天河的攻击。
李天河最后是形势所迫,才逐渐把公司的业务,逐渐又水产,向着果蔬方向上延展。
但公司却始终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至于李长海,不论是运气和手段,似乎都不知比李天河高出了几个档次。
经历了最开始的动荡以后,他的长海水产公司的市场份额几乎一度被压缩到百分之七,可李长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把公司的市场份额又重新拉回到了百分之二十多的位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