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面端上来的功夫,余思雅趁机跟伍常安提起了另一个事:“伍同志,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你认识人有没有多余的工业券?我想买个手表,再买一辆自行车,不然太不方便了。”

        伍常安看着她光秃秃的手腕:“你早该买了。”省城哪个厂子的负责人连手表都没有的?没手表就意味着没有精确的时间,工作上太不方便了。

        “对,这两样确实很需要,伍同志帮个忙。”被叫过来的吃饭的冯书记正好听到这话,笑着说,“省城的领导们都配车子,小余,你也该配一辆!”

        出去一趟,冯书记的眼界也开阔了不少,旁的不提,至少花钱上大方了许多。可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要亲身体会。

        余思雅赶紧摆手:“这可使不得,冯书记,咱们公社这么多领导都没配手表配车的,我怎么能搞特殊化呢!”

        倒不是余思雅觉得自己不配,她只是不想惹麻烦而已。现在整个公社眼红她的人不少,烈火烹油的时候,她更加要小心,犯不着为了贪图那点小便宜给自己留下污点,搭上自己的前程。

        “什么特殊化,这是工作需要,我批准的,谁要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我。”冯书记强势地说道。

        伍常安看了看余思雅,又看看冯书记,作为一个外人,这会儿他不便发表意见。

        沉默稍许,余思雅取了个折中的方案:“这样吧,冯书记,手表的钱我自己出,毕竟只是我自个儿戴的,让公家给我出钱不合适。自行车则由养殖场的账面上出,自然车子也算养殖场的资产,大家工作有需要都可以借来骑,但晚上不能骑回家。”

        她这建议更合理,也不会给人留下把柄,稍一思考,冯书记就同意了:“成,听你的吧。你这姑娘真谨慎,年纪青青的,比我这把岁数的还想得长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