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给我讲讲你们的银号运行规则,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多说,张胜只是引导了几句潘得贵已经上路,张胜很高兴。
潘得贵也不含糊,将自己经营银号半生的经验全部和盘托出。
按照潘得贵的说法在大清国,银号生意看似松散,实则是一盘大棋,地方商人都有自己的银号,有些有好几家。
这好几家银号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又是相互依托:确切的说叫做联保。
一家银号倒闭会有另外几家银号代为偿还欠款,这条看似并不起眼的联盟制度保证了明清两代甚至更之前华夏银号信用制度的建立。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想过国家控制银号,结果尝试失败,最终任由民间自我组织。
按照潘得贵的说法相互联保的银号之间相互拆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一些银号会存有其余几家银号银票,在自己银号库存银子不多的情况下本家银号会把本家的银票兑换成拆借一方。
让客商拿着银票到拆借一方进行兑换,这种方式在民间很流行。
不光如此,因为银号的联保制度,几家银号建立之初会确定某一家的银票为基准,彼此之间的核算全部动用银票来汇兑。
这家被当做基准的银号被称为龙头,苏州银号和浙江几家银号相互联保,一直是龙头,因此这次潘得贵才敢于大胆的印刷三千万两银票在市面上扫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