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离开的太急,一些细节没有完善,故而柳芽就没有交给柳叶,自然也没有和大家探讨过。

        这些话是大家从未听过的,虽然做起来会让作坊的成本增加,可大家都是苦过来的,很明白这样的制度一出来,能如何的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于是,柳苗和杏儿负责给柳芽捶肩、倒水,竟是一直聊到了天黑。

        要不是齐吴氏进来询问何时用晚饭,怕是还得聊下去。

        在三房吃了晚饭,回家的路上柳村长对老妻道:“柳树根的书是白念了,三房能有柳芽这样的闺女,日后还有大福呢,可惜老柳家的人不珍惜啊。”

        “有人天生就没享福的命,见天的算计着,狗眼看人低。”村长媳妇哼道。

        “老婆子,咱们家也雇人把地基和院墙先弄好了吧。我怕明年全村都盖房子,咱们可就雇不着人了。”

        “这一次咱们弄个大院子,像三房那样的,就在他们家前头那块空地上,兴许孙子辈也能沾点福气。”

        柳村长看着家家户户还都亮着灯,眼里也被染上了光亮。

        农家人一向都是仔细过日子,往年天一黑能看到几户人家舍得点油灯?

        这灯是照亮回家的引路灯,何尝不是村民们的日子过的红火的象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