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望春山 >
        你想想就是一水之隔,却隔断了两面百姓的交流,哪个没有三亲六眷?当年因双方对持速度太快,有许多北晋的百姓滞留南晋,也有许多南晋的百姓滞留北晋。

        这么多年的踞江对持,被隔断的亲缘何止千家万户?

        能和谈互市好啊!能和谈互市就能和阔别多年的亲人团聚,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要动刀动枪?

        再加上北晋摆出十分诚恳和善想和谈的架势,南晋能怎么办,即使不想谈也被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说招式不怕老,够用就好。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南晋的士绅官员并不想和北晋宣战的原因在,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北地穷、贫瘠、气候差,还有北方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打一个比自己穷的地方有什么用?是能得银子还是能得什么好处?留着他们抵御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好?

        这也是目前朝堂上普遍的态度。

        在他们眼里,如果用部分并不是那么肥沃的土地,去换取不用再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这个大敌,这个生意不是不能做。

        甚至再退一步来说,就是费尽心力打下了北晋,还是需要有人驻守边关,每年还不知要付出多少军费,不如南晋就躲在北晋后面,如今海上寇患已经解除,有北晋挡在南晋前面,南晋可以算是高枕无忧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高官勋贵,可能这也是康平帝调薄春山来应天的原因之一。

        下面人不想打,可他这个皇帝想打,可光想没用,他也需要有大臣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