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闹了几天,事情愈演愈烈,朝堂上对薄春山的口诛笔伐无数,甚至应天的民间都有所耳闻,有许多士子写时文对其抨击。
许溗收到消息,心中一笑,这纂风镇马上就要完了。
这种手段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罕见,海禁是朝廷的国策,只要抓住国策,何事不能为?
却万万没想到,事情很快发生了逆转。
....
事情起源是朝廷迎来了一次捷报。
龙山所在剿倭总兵官邵元龙的带领下,在乍浦近海一处小岛,剿灭了一伙儿在此潜藏多时的倭寇。康平元年那一次,京营在开元帝手下吃了败仗,折道去打倭寇却依旧不见任何成效,只剿灭了数百人,相反还有一大半倭寇逃窜至三沙、南沙及羊山一带近海小岛上潜藏了起来。
这些人一直没放弃作乱,没事就上岸抢掠一番扬长而去。
关键这伙倭寇十分狡猾,十分擅长声东击西,且不不长线作战,抢了就借船之力跑到海上,三沙南沙一带近海小岛众多,他们经常更换潜藏的窝点,朝廷剿灭十分不易。
几年下来南晋都拿这些倭寇没什么办法,如疥癣之疾一般,反正就是我打不疼你但我膈应你。
而这乍浦一带也是受寇患严重的地方,倭寇从这里数次登陆,却是无论如何严防死守都没办法防住,这次听到捷报,朝廷可谓是大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