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望春山 >
        若是军用,一般堡中会安排八到十名士兵不等,他们吃喝拉撒都在里头,日夜都会有人观察巡防,若发现敌踪,便登上高台鸣锣燃烟示警。

        通常这个墩堡附近会有另一个墩堡,距离刚好是可以听见鸣锣看见狼烟,这个墩堡在看见示警后,会也立即登上高台鸣锣燃烟,向更远的地方传讯。

        就这么一个传一个,既能通过鸣锣和狼烟的烟束交流敌情,也迅速得到四周墩军的支援。

        像边关那种地方,一旦打起仗来就会僵持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墩堡看似不起眼,却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薄春山在听完描述后,当即眼睛一亮,拉着钟山问了许久,详细到怎么通过鸣锣的次数以及狼烟交流敌情,记了满满一大张纸后,他拿着那张纸走了。

        他并没有打算由官府出面建墩堡,而是打算让那些乡、镇、村建,暂时建不了墩堡,就先建个简陋的瞭望台,只能要暂时起到示警和交流敌情之用就行。

        不过他已经打算好了,若是倭寇一直不绝,后续墩堡还是要建的。

        这又是一项大工程,显然薄春山一个人分身不暇,他只能先派人去个乡镇村告知当地人,让他们先建瞭望台,至于事后怎么使用鸣锣和狼烟示警,这些要等瞭望台建好再说。

        怕当地人偷工减料,是时瞭望台用不了,薄春山还让人带了式样图过去。

        其实钟山的话,给了薄春山很大的启发,各乡镇村现在都是各自为伍,但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有外力支援了。

        县城这边派兵赶不及,但临近的村镇却可以,怕有些人因为怕死不敢估计也是不想去支援旁人,薄春山觉得还需要一套可配合使用的办法和规矩,这种事不是他的强项,他把这事交给了钟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