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商量了一通,觉得最少得五百两起步,因为这事闹得大了,若是再捐少了,恐怕不会起任何作用,反而会惹来更激烈的唾骂。
如今正是挽回各家名声的时候,必须出一个让那些平民瞠目结舌的数字。
最后一番商议,最少的那家出五百两,其他几家各自六百、八百不等,而董家自然要凑个整数,一千两。
这个数目都是征得各家老爷同意后,才定下的。
定下后,几个管家驱车去了县衙。
到了地方,点名要找杀倭英雄兼民兵团团长薄春山,以前他们到了这地,哪怕是找人办事,也是倨傲的,这回倒好,个个笑容可掬,和蔼的不得了。
见了薄春山后,更是满脸笑容。
又是说误会,又是说自家老爷知道后就把自己训了,本想来补上,没想到手里事多太忙拖延了。
反正就是一通彼此都心知肚明的瞎话,薄春山也就跟他们打马虎眼,总之银子到手了就行。
第二天,县衙外的八字墙就换了告示。
顾明的名字从首位跑到末尾,而之前那几个十两,如今还是那个顺序排的,后面的数额却全然变了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