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国:他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好,原来他的好多优点都没人发现,他媳妇、朋友,甚至爹妈都没有发现。
杨爱国内心震撼,精神恍惚。他甚至心虚得不敢抬眼看年副局长。
他再看看侃侃而谈、面不改色的顾立春,真想仰天长叹:我虚长这年纪有何用,还不如一个未成年。
顾立春在吹杨爱国的同时,顺便不着痕迹地往深里踩王有才,当然他做得很隐蔽,甚至不是他主动说,而是由别的话题引出来的,俗称话赶话。还是由王有成这个劳模引出来的。
年副局长越听对王有才就越有看法,这个人是如此的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妒贤忌能、不顾大局,而且他连家庭都经营不好,家属飞扬跋扈,蛮不讲理,儿子先天不正,后天更歪,全家革命性不高,觉悟极低,拉低了农场和农垦局的平均水平。
杨爱国再次震惊:原来贬损人还能这么贬,这么多角度,这么多修辞手法,什么阴阳怪气、明褒暗贬、春秋笔法,你能想到的全都有,没想到的也有。
如果说前一个话题,让杨爱国惊讶自己的好,那么后一个话题就是惊讶于王有才的坏。
他单知道王有才这个人缺点多,人差劲。但是没想到这人竟然缺得那么多,把顾立春的话一总结就是:王有才缺德、缺心眼、缺智商、缺大局观、缺眼光、缺觉悟、缺乏无产阶级思想感情,后面还有缺的,可是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总结。
年副局长表面上随意地听着,脑子可没有随意。他听着顾立春的话,再结合王有才平时的表现一一印证,发现顾立春所言不虚,人家没说假话,每一件事都有根据有实例甚至有年月日。像是王家家属的问题,是顾立春讲述自己第一次去姑姑家的经历时顺便提到的。
他基本上已经在心里盖章认证:王有才此人不堪大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