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后宫的事情上面,康熙的风格一向是快刀斩乱麻。来一个杀鸡儆猴,她们能老实很长时间不作妖。

        至于是非对错,他不甚关心。

        这些女人们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伺候他,其次是为皇家开枝散叶生孩子。这两件事除外,牵连进其它事情里,本身就是心思放错了地方;倘若再影响了他的心情,那就是罪不可恕。

        所以,根本不用听她们的辩解。

        依他的心意,牵连进去的人,每人杖三十,先打个半死,再说其他的惩罚。但考虑到后宫的和谐安宁,以及她们生的孩子,又不能如此处置。

        何况这名宫人的名字叫“王宝珠”,如果大张旗鼓的处置一批人,好像是她们对贵妃存在恶意似的。被贵妃知道,该心寒了。

        她一心守护着的后宫,一心一意的为她们着想。结果她们不领情便罢,又恩将仇报。这就好比,他殚精竭虑地治理大清国,希望老百姓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他们却想着造反一样。

        对于造反的人,他心中的恨意,杀一次都觉得不解气。想把他们打入到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还让你如此狼心狗肺,不知好歹。

        康熙第一次体会到,原来管理后宫嫔妃,比管理前朝大臣们还要棘手。

        难怪有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务事牵扯甚广,需要考虑的方面多,不能用是非黑白来评判处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