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起义军愈发壮大以来,安太后的手下为了和起义军对抗,消减了大量的兵力,损失了不少精兵。

        这才使得她现在落到如此被动的地步。

        或许,当初她就不应该那么着急的宣布衡明世驾崩,然后再扶持一个路都没能走稳的小儿上位。

        死了一个傻子,又来了一个毛没都没长齐的孩子,前来上朝的大臣们看着,虽然面上不显,可心里无一不是在暗讽。

        这叫他们如何不去私下勾结,另谋出路?

        安太后应该不是病了,而是受人所制了。听着鹰卫传来的一个个消息,衡明世大胆猜测道:或许,从很早之前,安太后就已经受制于人了,你还记得那封命大军撤军的懿旨吗?

        封启点头:那确实不像是太后的旨意。

        衡明世:当时我们猜测是懿旨被人调换,现在想来,若是安太后能控得住朝堂内外,又怎么会被人调换懿旨?想必是从那时开始,她就已经成了笼中之鸟,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的手已经伸不出皇宫了。

        衡明世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串联到一起,后来宫里传出朕驾崩的消息,那应该不是安太后的授意,因为于情于理,朕都是她的儿子,只有朕活着,她才是大垣名正言顺的太后,而要是朕死了,太后之位,可就落到了华妃的头上,而她

        衡明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封启也能理解衡明世的言下之意。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原本衡明世的后宫没有立皇后,只有一些嫔妃,那么太后就是后宫名正言顺的主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