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借着机会,将这个竞赛给其他人科普了一下,校量竞赛具有多么高的含金量、有什么实际性的重大意义,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知名博士张老、方老,当年可都是竞赛的冠军。

        大家便又开始一水赞叹,惊讶。

        还有人发现文章里,除了这个主人公拿了竞赛第二,他还感慨过:原本以为是第一,被一个十二岁的新生翻盘了。

        顿时又转变了风向。

        大家想,这个竞赛第二名牛逼,十二岁的学生带头翻盘第一,不是更牛逼吗?

        纷纷开始流泪夸赞,说这就是天才吗,然后又说起我的十二岁还只是个藏不及格卷子/和同桌打架/因为捉弄老师被叫家长的熊孩子,甚至还开始带起了一个热门格式叫#我的十二岁#。

        袁喆正关注着网上风向,看着那篇暗藏杀机的文章比想象中更快的掀起热度,心中暗喜。享受着夸赞和别人嫉妒的同时,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没人质疑他文章中内涵的十二岁小孩获得竞赛第一,反倒顺势夸奖起来,说比他更厉害,简直气得他又双眼发红。

        这群人就没意识到什么不对吗?

        看来他还要做的更明显一些这么想着,袁喆又联系了第二家自媒体账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