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到的棉花都是那本纺织技术中描述的三等棉?

        连二等棉都算不上,更别提一等棉与特等棉了!

        叶泠开车去首都图书馆买了一张地图,又买了几本将气象、天文与地理的书,回到春回药化厂仔细研究,对照着经度、纬度、光照、气候、温度、降水量等特征,在地图上一点一点地寻找最可能产出棉花的地方。

        “特等棉华产区、一等棉花产区、二等棉花产区、三等……”叶泠拿笔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线来,将地图划分为好几块,再对照着叶河找回来的棉花的种植区,果然都是三等棉花的种植区。

        二等棉华的产区不知道为什么不产棉花,一等与特等棉花的产区不产棉花的原因叶泠却是能猜到的,一等棉花的产区是国内最大的产粮区,特等棉花的产区嘛……那边太偏了,位于祖国的边陲,农业不算发达。

        叶泠想了想纺织技术中对于特等棉花的描述,横下心来。

        在那祖国的边陲,有生产建设团在,她想办法同农科院和农业大学那边搭条线,看能不能资助一些专门搞农业研究的人去边陲省种棉花,种出来的棉花春回药化厂全部以市场价收购。

        不过……春回药化厂收购棉花有点怪怪的,要不换个名儿?

        叶泠想了想,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夏荣。

        第65章酸剂

        水木大学制造系的师生相当看重春回药化厂提供给他们的这次机会,单单是老师就来了好几位,学生们有带着相机打算每拆一步就拍张照片记录的,还有一些有绘画功底的学生打算边拆设备边绘画记录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