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泠看了一眼那本学术著作的封皮,问李久承教授,“抗生素的?”

        李久承教授点头,“是抗生素鼻祖弗莱明的大弟子写的书,算是抗生素领域入门必读之物。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抗生素的机制以及英格兰那边对于抗生素的初期研究。咱们国内目前对抗生素的研究比较破碎,很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研究出来,我想把这本书引入到国内的学术界中来,就算这书里面的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就算英格兰那边已经研究出了新的技术,但这本书都能算是一座桥,能省我们不少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

        “确实如此,您放心,我会认真翻译的。”

        叶泠本身是对抗生素不太感兴趣的,因为在她前世的记忆中,天地有正负,日月分阴阳,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契合阴阳正负而生的,人体内出现的炎症就属于阴元郁积,只要将阳元扶正,阴阳调和,炎症自然会消解。

        抗生素的存在有点类似于避过阳元的阴阳调和过程,直接利用一些药物来瓦解阴元,事实上治标不治本,就算治好了,那也是暂时性治好,阴阳一日无法调和,病根一日不除,这病就会一直往复下去。

        可叶泠也不能否定抗生素的优点,对于很多阴元郁积导致的急性症来说,若是不能及时瓦解阴元,而是选择扶正阳元,可能患者根本撑不到阳元扶正就与世长辞了。

        既然答应了李久承教授,那这本书就得好好翻译,不能止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对其中的内核真正了解之后融会贯通地翻译。

        接下来的一节课,叶泠没急着动笔,而是把整本书给认真地看了一遍,大致了解了西方对抗生素的定义与划分规则后,这才赶在快下课时动了笔。

        这翻译内容首先要二倍行距,每写一行都空下一行的位置,好给自己将来的修正与批注留下足够的空间。

        写一段空五行也是很有必要的,好为自己之后根据译文的内容引申内容与总结内容留地儿。

        为了把这本书翻译得更准确一些,叶泠下课后还跑去图书馆一趟,直接把自己借阅卡上的额度全都用完,借了满满一书包的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