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按照工分统一分配的年代,但各地也有自己的具体考量办法。

        除了公共地,他们没人负责的那一块的收成都是单独统计数量。

        每一年每一亩地都有固定的收成标准,超出这个数量的就可以跟公社对半分。

        这也算是对村民们的一种变相贴补和激励,不然全都同工同酬的话,肯定会有人偷懒。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家都会专门派人出来看着自家收回来的粮食,免得在晒谷场上被人偷了。

        他们几个知青自然也要轮流派人出来看着自己的收成,这个看着不只是白天也包括晚上。

        什么时候苞米晒干了,可以搓下来卖掉什么时候他们的秋收才算彻底结束。

        叶青青也不知他们这里算是好还是不好,计划经济每个生产大队要求种植的粮食都不一样。

        河东村的两个生产大队被要求的都是种苞米,其他村子有种小麦的和高粱米的。

        苞米有点熬人,他们这些知青都要一次派两个出来才能看得住,其他人家肯定也都需要安排人手。

        王文久按照往年的安排,叶青青是姑娘家自然不能看晚上,所以她就分在白天,需要做饭的时候会有人来换她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