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温和慈爱的态度直接让助理瞳孔震惊,回家路上还在猜想老板是中了什么邪。难道掉进海里十个小时,这个工作狂终于大彻大悟,明白了生命比工作更重要了?
陶堰显然不知道助理的吐槽。他和霍百川坐在病房里,上网搜寻堰川集团,还有在九十年代生活那十年,遇到的所有人的信息。
果然不出二人所料。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堰川集团正静静躺在搜索界面里。发展轨迹跟陶堰和霍百川知道的差不多。整个九十年代大放异彩,压得全球同行们黯然失色。直到千禧年以后,失去了两位创始人的堰川集团发展速度放缓。之后又遭遇了一些波折,集团内部产生分歧,不少国外分公司渐渐脱离了集团的掌控。就算在国内,也有不少管理层带着自己的人马出去单干。
这些人在陶堰和霍百川的熏陶下,掌握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人脉也颇为雄厚。即便是另起炉灶,也都做的风生水起。他们成立的公司和品牌即便是到了今天,仍然是国内商界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又因为这些人大多是从堰川集团出来的,外面就称他们为堰川系。他们都是千禧年后,国内商界最为璀璨的明珠。
而堰川集团在失去了大量的外国分公司和高层管理人才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后来的经营者们呕心沥血的管理下,堰川集团经历了最初的阵痛后,还是稳步前进,按照陶堰给出的企业规划书稳稳的投资经营,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发展到了今天,也成为了一家市值过万亿的庞然大物。
陶堰和霍百川对视一眼,对于这种发展趋势并不觉得意外。
当初他们立下遗嘱,还写了一份长达二十年的企业规划书,就是希望堰川集团在骤然失去创始人后,还能安稳的度过最初的危机,不至于因为决策失误造成分崩离析的下场。
但即便如此,陶堰和霍百川也猜到了他们两人消失后,集团内外必定会出现一些震荡。
要知道陶堰和霍百川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整合全球资源,并且镇压住那些国际顶尖的精英们,是因为两人在那十年里的成绩有目共睹。
不妨脸皮厚的说一句,很多人当时愿意追随在他们身后,不仅是因为跟着他们两个有钱赚,还因为陶堰和霍百川的个人魅力。
尤其是陶堰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妙操盘,以及他在进行资本运作时散发出来的令人难以抵挡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都让人不得不折服。所以才会有德州芯片这种自己卖了自己也要跟陶堰捆绑在一起的夸张行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