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号机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是个长相粗犷的中年人,名叫廖骞,同时兼任测绘设计联合办公室的主任,也算是戴誉的顶头上司。
廖主任插话道:“如果按照我们以往惯用的串行工作流程,一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成功交出原型机的。我印象里曾经最快的一次交付也要一年半的时间。”
“所以这次才将大家聚到一起开会,一是确定十三号机的总方案,二就是制定总规划,对接下来一年的工作内容进行部署。”谭总工的面容严肃,少了平时相处中的和煦,对众人交代道,“正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次我打算用交叉作业法,来弥补时间上的劣势。”
有人在底下问:“总工,这个交叉作业,要怎么交叉啊?”
“就是将设计,试验,试制,试飞等工作流程进行平行交叉,比如,总体设计稿出来以后,我们就马上拿去车间搞模线。而在做详细设计稿的时候,也要同时进行工艺装备设计,给出工装图纸。再比如,机身组那边在修改图纸的时候,我们车间里已经开始进行工艺准备和工艺装备的制造了。”
廖主任点点头:“这种方法确实好,中间几乎没有等待的时间,每一环都是无缝衔接的。但是,这也对同志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哪一环出现了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体项目进展。”
话落,廖主任又看向戴誉:“戴组长,机身组的担子不轻啊!你们的设计图是第一个环节,万事开头难,但也得抓紧时间呀!”
戴誉只道:“之前空气动力研究所拿出的机身设计方案可以说是最佳方案了,参与这个方案设计的几乎全部是气动所的骨干研究员。如果制造工艺可以跟得上,我是不建议厂里对设计图纸进行改动的。而且详细图纸已经出来了,其他组的同志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进行工装设计。”
完全没有必要等着他对那些所谓的小细节进行调整后再全面投入工作。
谭总工没说什么,只拿过一份清单,在上面勾勾画画了好几处地方,才递给廖主任:“不要再拖延时间了,先把这份清单交给工艺处工装科的人,赶紧按照清单进行工装设计,再给小戴留一些时间进行其他细节方面的修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