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衿的回答正中余岐心中所猜测的答案,他非本地居民,心中所思定然大不相同,如果其中一个本地人都如此认为,那么其他的诸侯为了统兵打仗也自然不会将心思放在一个“死亡的人”身上。
余岐的脸上此时已经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坚韧,看向远方的天际心中大喜:“子衿,若我告诉你,曹操并没有死呢?”
“没死……?!”果如其然,即使是像秦子衿这样博学多才的女孩脸上都出现了不该有的疑惑中带着震骇的神色,但转瞬即逝,她眉头轻蹙,神色凝重,问道:“夫君的意思是,这一切都是曹操所舍下的局?他想以假死之名令诸侯遗忘他这个死人然后暗中图谋?”
“没错!”余岐觉得自己简直爱死这种聪明的女孩了,一点就通,他随后耐心解释其中:“子衿,你竟信我之言,那我就为你解释一番这其中的可能性。”
“一,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被暗卫杀死的信息是由他人放出,属于空穴来风,但不可不信,暂且将其可信度定为半信半疑,二,曹操被董卓暗卫击杀,按照董卓的尿性,若是有人胆敢刺杀自己,结果被暗卫杀死,定然会将其尸首高挂在北掖门暴晒,然而消息中并没有此,并且也未曾得见曹操尸首,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枫叶城属于偏离世俗战乱的地段,故而无法见证真正过程,以至于曹操究竟有没有刺杀董卓都是由别人说的算。”
余岐之言字字在理,尤其是第三条更是将所有流言攻破,枫叶城确实是偏离战乱地段,故而消息基本靠他人口述,然古往今来都有以讹传讹之事,今日听余岐一言她才方知何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正当她沉思之际,忽然想到了什么:“若依夫君这么说,子衿倒是想到起一些关于外界曹操的传闻。”
余岐眉头一挑,说道:“说来听听。”
“外界洛阳为东汉王朝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难以治理。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说道:“有犯禁者,皆棒杀之”,传闻中他更是将违禁夜令的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活活打死,由此子衿认为此人应该是一心忠于汉室,不畏权贵的忠臣,否则也不会公然连蹇硕的面子都不给。”
“子衿你分析的头头是道,我们枫叶城对于外界而言就是俗外之地,消息只能够靠其口口相传,因此结合曹操刺杀董卓一事不攻自破,然事实不可能空穴来风,应该确确实实有人进行了刺杀,只不过那人并不是曹操,只不过被口口相传之人说歪了罢。”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余岐脑海中出现这句话的时候他方才知晓以往信息大多错误,敲头反思,秦子衿见方才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