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骚扰手段就是派出海贼到大明边境进行劫掠,一通烧杀劫掠之后再假借对方之名,可谓是做了X还要立牌坊,不要脸到了极点。

        起初不明真相的大明还向对方政府发出了训斥,但是大明的海防也不是吃素的,在某一次倭寇行动前没擦亮眼睛,撞到了正布防的汤和手里后,真相顿时大白。

        洪武帝顿时大怒,但怒归怒,大明对于日本除了发文训斥外的确没有太多的办法,派兵攻打?两国之间的海域风波不断,以此时刚刚从湖河作战转为沿海演练的水兵实力,船还没到日本估计就要因为晕船倒下一批。

        而且日本国所在的位置十分微妙,它靠近大明的西侧海岸多为礁石浅滩,大船很难靠近,虽不至于完全没有良港,但那多有重兵把守,要攻入,对于远道而来的大明海军来说确实有些压力。

        而其东部地区多为深水良港,宝船可轻易入湾,但那处洋流活动剧烈,风信顺遂之时也会撞上多飓风之季,即便是现代的钢铁大船也难挡飓风,遑论如今的木制船了。

        这个时候的日本有多难打?从全盛时期的元帝国两次派兵,都拜倒在了其自然环境中就可看出。

        正是仰仗着自己易守难攻,又有天然地理环境作为庇护的优势,日本才敢屡次来捋洪武帝的虎须。

        但这不代表大明要吃下这个闷亏。

        洪武二十年,皇长孙来到了福建,亲自主持海防工作,这位年仅15岁的小皇孙一到地方,就把以防守为主的政策扭转为了防守反击==。

        在祖父和父亲的默许,皇长孙登上大明战船在附近海域一番观察后,十分大手笔得将彼时多为福建移民的大湾岛即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全数移回泉州、漳州,而空置的台湾岛则是被当做了海军训练的大本营。

        台湾岛和福建之间的直线距离与大明的属国高丽和日本岛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水文环境和气候也颇为相似,在此处演练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