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寻思寻思,那些泼皮无赖的爹娘真就是坏蛋?他们的娃儿真就是没得救?才不是呢!”
“我只道龙生龙凤生凤,还想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赵奶奶也帮她寻思:“错就错在你以前对她太好了!她是你大闺女对吧?我看你小闺女才那么点儿大,你家几个孩子年岁差得大吧?”
“前头仨还好,都差两岁。三郎比二郎要小五岁,幼娘又比三郎小了四岁。”
“那就是这个道理了!你前头就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对这个闺女不差吧?以前也没怎么让她做事吧?”
江母努力回忆着:“还真是。大郎和二郎打小就不闹人,别看都是小子,他们其实很听话的。那会儿我和他们爹下地干活,大郎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他小小一人儿,踩着凳子站在灶旁蒸土豆、地瓜。我对他们仨是真的一碗水端平,非要说的话,大郎年岁最大,他吃亏最多。”
“你们家好几房吧?亲戚不少吧?”赵奶奶又问。
这回是江奶奶回答了:“我有五个儿子!老四小小年纪就夭折了,老五生下来没多久就送人了。二郎是我家老三家的,我以前是跟着我家老大过日子的。我还有个二儿子,最是有出息了,年轻时候走街串巷的卖货,后来在镇上置办了家业,娶妻生子。”
“亲戚多闺女少?”
“对对。”江奶奶猛点头,“亲家奶奶你这么说我就懂了。肯定是她觉得爹娘兄弟对她好是应该的,又见着大房的秀娘那么得哥哥们的疼爱,就愈发觉得这是应该的。你看,二郎学问好,就合该留在镇上当先生,正好教她婆家的侄儿,又便宜又精心,还能让她在婆家挺直腰杆子。瞅着娘家摆摊赚了一些钱,就觉得也该给她一份……合着她就是只进不出吧?”
比起批判闺女和弄明白到底为啥变成了这样,江母其实更想知道,怎么把这闺女给掰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