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伯娘喜气洋洋的包下了这些长条糖,也搭配一些其它糖果,当然价格肯定是不同的。她拿得略便宜,毕竟是包圆的,但也不是一口气全拿走了,而是先拿一部分,卖光了再继续过来拿。
年前的集市多,尤其是从腊月中到小年的这些日子里,几乎天天都有集市。
大堂嫂几个就见天的往集市上赶,糖果的份量是实打实的,她们就推着小推车往别的村子去。而丰收满仓几个壮小伙儿,倒是用不上手推车了,他们挑着担子背着箩筐,挨个儿村子推销糖果,还专门往村口的热闹处去。
知道他们的售卖方法后,赵桂枝给他们量身定做了缺德招数。
她建议丰收满仓带上扁担和板凳几个孩子,可以一个壮小伙带一个熊孩子,也不需要孩子干啥,就是吃呗。当着别个村里的别个孩子的面,大吃特吃,要吃得特别香,把其他孩子馋死。
想想看,这大过年的……
这话的杀伤力堪比“来都来了”,也因此,除了极个别特别抠的,一般来说当爹娘的还是会给自家娃儿买点儿糖块甜嘴儿的。
见赵桂枝出了个缺德招儿,江母也不甘示弱,她建议江大伯娘可以允许用粮食换糖块。这去赶集的多半都是妇道人家,这些人习惯了扣扣索索的,一下子让她们掏钱,不一定就舍得。可如果是拿粮食换呢?或者拿鸡蛋换也是可以的,这不比直接掏钱舒服吗?
如此这般,在江家堆积如山的长条糖,赶在年前,去了个七七八八。
就这样,江大伯娘还不满意,特地过来跟赵桂枝说,年后再做一些,她打算正月里接着卖。
“没冬瓜了。”赵桂枝摊了摊手,“长条糖旁的都好,就是太费冬瓜了。我家的你家的,咱们全村外加相邻几个村的冬瓜都没了。再远的话,光是大冬天的运输就是个大难题。而且成本价贵了,糖块也要跟着提价,划不来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