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不但没有紧张,而是想要在印度大军面前立威,更好地统治印度半岛。
军令通过数百骑兵,传至各个万户耳中,百万印度大军匆忙调度,行军速度放缓。
赵括返回,疾驰一昼夜,与李牧、廉颇、赵奢汇合:“敌军打着帖木儿的旗号,兵马无数,难以清点。”
李牧召集吐蕃军的扎西、论钦陵,合兵三十万。
“我们原定攻下撒马尔罕,但如今情况有变,帖木儿在撒马尔罕集结重兵,企图向天山移动,不仅可切断陛下的退路,而且还可支援东边的大宛国,果然不是一般人物。”
李牧听到赵括的回复,无须查看地图,便猜测到帖木儿的战略意图。
整个河中地区沦为战场,双方的进攻、防守,大开大合。
帖木儿的目的,为切断三百万夏军的退路。
一旦被帖木儿堵住退路,三百万夏军如果没有在河中地区占领传送阵,那么可能会全军覆没。
“变攻为守,防守反击。”
廉颇再次使用坚守战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