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当初听从军师所言,没有继续强攻郯城,否则不但自己损失惨重,三万降卒至少没了一万。”

        楚天从中得到甜头。

        如果可以迫使对方不战而降,就没有必要消耗兵力强攻。

        房玄龄说道:“如非徐州之争,敌人主力溃败,也不能从容围城。”

        楚天来到县衙,在无主的石碑上增添自己的名字,正式占领郯城。

        再加上薛仁贵分兵平定各地,富庶的东海国落入楚天手中。又有东海国的糜家等人支持,楚天在东海国的根基逐渐稳固。

        琅琊国无疑是楚天最根本的据点,因为他便是在琅琊国起家、积累,各座城镇的民心很高。其次才是东海国,再次是受到徐州世家左右的下邳国。

        房玄龄又提议:“夏城、郯城、下邳,分别为三个郡国的核心,必须要派遣心腹之人治理。”

        打下这些地盘,楚天要考虑三个郡国的国相人选。

        国相相当于一个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乱世中有很大的兵权,以便随时应对进犯的敌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