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先人已有对策,除虫多用火攻。”

        “这是何原理?”

        李悝在一旁答道:“蝗虫与飞蛾相似,夜间扑火。可在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一边焚烧,一边掩埋。虽说未必可以全灭蝗灾,但也可以防止大饥。”

        李悝对农业颇有心得,对治理蝗灾有经验。

        “安排彭城国各县即刻扑灭蝗灾,使用火攻。扑灭蝗虫多者,可从官府领取更多的赈灾粮。”

        楚天在火攻的基础上,实行“以工代赈”制度。

        受灾的村庄捕杀越多的蝗虫,官府发放用以赈灾的粮食也越多,以免有人不劳而获。

        赈灾是必须的,否则彭城国会发生农民起义,让周围的强敌有机会攻打徐州。

        因为蝗灾,彭城国粮仓的存粮几乎都要拿出来赈灾,今年的粮食收成也会受到影响。

        “一场蝗灾造成的破坏,恐怕比上次征战所造成的破坏还要大……”

        楚天首次遭遇大规模的天灾,不禁棘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