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刊登北辽朝廷围剿叛军的事态,再选择性刊登心属大宋家眷的书信,再配合叛军书信的节选,在国朝形成一个这些叛军择良木而栖的现状,却被北辽朝廷阻拦。

        因此,朝廷便遣使北上斡旋,为那些有心归属大宋的叛军斡旋。这不正是与朝廷恩准党项贵族自己入番骑为大宋征战相辅相成吗?

        关键是,有了这样的舆论态势,即便是国朝有举兵北上的意图,北辽朝廷也只能是集中兵力继续围剿耶律乙辛的叛军······

        耶律乙辛没想到,即便是临死,他的价值还是要被利用一次······

        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些叛军的家眷,必将真的像耶律乙辛所说的那样,将他们的死亡都怨在北辽朝廷上。

        “官家,老臣以为,在公布北辽朝廷的围剿行动之时,朝廷派遣北上的使臣,应该在汴梁乃至整个京畿道,兴师动众的北上。”

        “另外,老臣以为,内阁,或者国朝民部、兵部等衙门,可以在这个时间拜访叛军家眷,以安慰其情绪,尽我大宋朝廷之诚意······”

        朝廷本来就是这样,更何况还是敌对的双方。赵曦对王安石一个正人君子表现出一定水准的阴谋论调,并没有觉得意外。

        本来就该是这样。内阁也都对这样的计划喜形于色了。

        于是,汴梁的抵报先是刊登了北辽朝廷大军正集结兵力,准备围剿耶律乙辛叛军的文章。文章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说起,一直说到近一年叛军在北辽境内仓皇逃窜的经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