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和早年不同了,但北辽还将大宋看成早年的样子,这样的对比决定了战事的走向。”

        能有机会跟文彦博这个特别轻视武将的老臣讲课,种谔还是有自豪感的。他不是狄青,没有在朝堂被文臣虐过,也没多少对文臣的恐惧。

        文彦博说是带过兵,其实所谓的带兵就是平息王则叛乱那一次。

        虽然后来在内阁也算是主管军伍,但是,实际上他注重于武将的调配,将领的任免,以及一些大方向的问题。

        文彦博不可能像狄青种谔郭魁这些老将那样了解将士,也没有像他们一样去通读官家留在讲武堂的各种语录。

        所以,对现在的将士们并不算太了解。

        不过要是说到勾心斗角,阴人坑人,他文彦博绝不是省油的灯。

        经种谔这么一说,文彦博立马就明白了……

        “种经略是说,如今已经确定了要大战?甚至连方略都传达下去了?老夫记得,官家对于方略的传达,应该是一级一级的有秩序传达。”

        “就目前的情形,老夫不以为朝廷已经能确定北辽进攻的时间了,也就是说,朝廷的方略现在顶多传达到厢指挥一级……”

        真正作战的,还是靠军卒,军卒才是战争的核心。将领和军卒是两回事,所谓的军心,并不是指将领,而是军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