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官家文章的着重点在危机意识,也就是华夏文化传承的危机意识。官家重心放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上,也就是想表达,一个正统的王朝对于华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官家虽然在文章中有不分华夷的号召,同时也在引导建立一个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融合文化体系,并由我大宋主导久存的思想。”
这一届内阁是一届相对务实的内阁,内阁大臣对于士林之辩并不热衷,也就对论调什么的不怎么在意,更多是想知道官家背后的意图。
苏辙这样说,已经算是从文中的寓意去理解了。
这样的理解并没有错。官家是君王,不管是自己的理论,还是需要的理论,都应该是为大宋统治服务的。
不论是中原文化也好,还是华夏文化也罢,在阐述传承之外,更想表达的就是正统王朝的作用。
撇开得国的问题,完全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大宋的正统性,这未必不是一个合适的角度。
“国祚议百多年,官家实在没必要多此一举吧?”
正统与否,早年士林曾有过议论,这些年这样的论调几乎没有了。官家怎么会在这时候萌生这样的想法?
“我倒觉得未必。诸位不能忽略现在的形势······北辽内乱,朝廷筹划北上,官家以这样一篇文章开头,是否在为将来一统九州做序?”
吕惠卿从来就是阴谋论者。官家不会随意的撰文,在这个时间节点,以这样大一统文化为切入点,来陈述收复燕云,甚至进一步北上扩大疆域的合理性,似乎比单纯的陈述燕云对国朝防御重要性更有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