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王安石已接近古稀之年,情绪上来了,一样有年轻人的冲劲。

        在得到官家诏令回到内阁后,便把赵曦所提出的想法,一律自己背上了。

        这样恶毒的想法,不应该在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脑子里……臣工,不就应该这样吗?

        替官家背锅,王安石早就轻车熟路了。

        然而,内阁诸位,只有对完善计谋的感叹,根本没有把这些跟品质什么的勾连……都是讲武堂出来的,都是受官家实用主义影响过的,也是追求结果的。

        只要能将国朝利益最大化,谁在意那些细枝末节?

        于是,在大宋和北辽的边境线,出现相当诡异的局面。

        二三十万北辽骑兵,驻扎在析津府以南,不停的分出兵力清扫整个南京道的叛军残余。而叛军的主力却守着永清这座孤城。

        永清再往南五十里外,便是大宋的边军,仅仅是一部五万不足的队伍。战车连绵,步骑井然有序,倒显得是这三家势力中最为彪悍的。

        北辽已经打了一年多的内战,追击叛军至此,要说没疲惫是不可能的。而耶律乙辛的队伍,更是入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事实上,他那些人也确实是丧家之犬。

        而大宋的队伍,看着让人眼馋的燕云,在朝廷的强令下,才压制着北上的念头,战斗意志自然是三方中最为强烈的。

        自从耶律乙辛逃自永清城,或者说耶律乙辛溃败到接近大宋营寨前,北辽追兵便停战了。这在早年是不可思议的事,在这时候,却让人觉得挺正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