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至于诸位阁老所担心的成势……朕以为,关键看将领的收益权重。只要确保将领在朝廷的收益高于草原的收益,任何人都懂得取舍的。”

        “当然,这时候说这些也有些早。或许,可以拿这个做噱头,以辅助番骑尝试…~”

        赵曦话里话外的意思,想必内阁都能听得懂。

        前朝灭亡的原因,朝廷财力无以为继,不得不放任藩镇做大。而国朝不同,朝廷掌控着难以复制的核心。火器也好,还是诸多公私合营的产业也罢,都是可以拿捏臣工的利器。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朝廷评估地方将领成势的苗头,从而将其扼杀在萌芽,便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地方势力做大的弊端。

        北辽即便被国朝平灭,绝不可能将整个契丹的族群也一并消灭了。以吐蕃、党项、回鹘以及其他契丹的势力,作为与北辽贵族作战或者压迫的主要力量,如此,便可以转移北辽契丹族群的仇敌。

        然后,在将番将置于燕山阴山以北,以土地草场为饵······不管是原来的契丹,还是即将主导草场的番将,所有的争端裁决者,只会是朝廷。

        同样,分割草场后,基于利益的原因,朝廷掌控着羊毛、棉花纺织工艺,或者说这类工艺严禁北上出燕山。所有的争端仅限于原料供给上,也就让中原或者朝廷拥有了绝对的主导权。

        不管是制止、调停,朝廷还是居顶层。

        当然,如何完成这样的构想,才是朝廷需要沉下心来谋划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