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越重视,就证明这条路行得通。倘若此风一开,天下读书人都算是找到的捷径,动不动就妄议边疆形势,就没边了。

        这样召集内阁讨论一个士子的文章,在章惇看来已经算是殊荣了。

        “章阁老,并非如此。若真是一名士子的求进之为,倒也好说。老夫看此文章,应该是对北辽、西北西南都有所了解的,所陈述的也是事实。”

        “不管怎样,为国朝稳妥计,都应该予以重视。在老夫看来,一旦此文刊登并被有心人看到,势必在朝廷未完全之前,国朝内部就会生乱事,更有可能是一些势力蓄积力量,待国朝与北辽战事开始时作乱。”

        “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对于国朝而言都不是好事。”

        从看问题的角度而言,王安石的观点是真正站在朝廷立场的,而且相当稳妥,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也不是说章惇不负责任,而是章惇是对国朝军力相当了解的内阁,知道国朝火器相对于其他王朝的军备,甩开了两条街。

        别说经过这些年的西南西北都在安靖,当地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大宋为尊的事实。就即便是,西北西南真有作乱,对国朝而言也是疥廯之疾。

        章惇并没有跟王安石争论这个,事实上,他也承认王安石所说的比较稳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朝廷战时的麻烦,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王相以为如何?”

        这事本没有曾布多大关系,但是因为他在事实上成为了宗泽的引荐人,就有了关系。曾布不明白官家怎么会将此事交予内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