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兵部以及阁老院老将随同到登州查验,一致认为,火炮的使用在海战中应该能发挥作用,关键是军卒适应在海船上作战,这需要训练。”
苏颂奏报关于海船装备火炮在登州试验的情况。工坊城可以说已经尽力了,可还是无法解决引线遇水即熄灭的难题。
油纸引线试过了,将引线设置官腔也试过了。油纸引线在遇水时跟普通麻纸引线没区别,而官腔引线则是军卒无法判断引线长短,无法把握发射时间和距离。
火炮无所谓,是不是专门改造火炮都无所谓,只需要军卒在使用过程中遮挡火炮的引线部位,就完全可以解决。
时间仓促,苏颂沈括等人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法解决。苏颂不得不实言禀告。
“子容,其实不管是海战还是陆战,核心还是人的问题,也就是军卒战术素养的问题。不必纠结······”
赵曦从开始就知道,这问题不是这个时代能解决的。工坊城多少年了,弹药定量装配已经成标准化了,引线点燃、发射和距离,包括倾角和高度也已经标准化了,就是类似后世手雷的火药弹也有了。
但是,钢铁工艺始终没有多大进展,别说是遇水环境作业了,就是长期存放火枪,即便是油纸包装,也需要大量工匠对火枪进行保养。
火药弹更不用说,保存和更换是如今各地驻军新军最大的难题。
赵曦并没有指望工坊城搞出什么不锈钢来,根本不可能。
“子容,石酯的习性可还熟悉?”
“臣知道,石酯点燃遇水不熄······官家,臣这就安排试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