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以往,可能会有所谓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自从官家的军制在国朝推行以后,整个国朝的军伍,被任何一名将帅统领,在执行军令时都是一样的。
对兴庆府而言,现在就是煎熬······
朝廷不言首功的诏令很及时,各路大军在汇合后,在无限接近兴庆府时,朝廷的诏令就到了。意有所指,各主帅都清楚,在最终收关的时候,一点很不起眼的疏忽,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所以,各路大军汇合后,相互沟通取得了一致意见······整体推进,不得有任何一道防线出现纰漏。
这真的是煎熬。
所有的冲锋都无效,哪怕能一定程度上打开一点缝隙,也会被源源不断的宋军将缺口补上。兴庆府甚至故意暴露防御的漏洞,想引诱某一支队伍冲进来·····然而,宋军无动于衷,依旧是整个包围圈的推进。
就这么点空间,包围的宋军在一点点挤压着,不是简单的一个兵临城下,就可以形容此时西夏人心境的。
西夏人很后悔,倘若在开战之初,甚至在高遵裕部陷入境内时,能知晓或者觉察大宋的用意,或许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
几十万精锐骑兵,冲击宋军的任何一支队伍,打开缺口都不能难事。
如果那样,几十万党项精骑,北上还是西进,一旦进入草原,天地之大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可现在,就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却被宋军几十万军卒围困,还是那种战车衔接的军阵围困······再没有逃出生天的可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