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商谈这个议题时,内阁有过纠结······参与灭国之战各路大军的文佐帅,本身就已经是议政了,灭国之战的大功劳,任何一个文佐帅的赏赐,单纯在文官体系内擢升,都完全可以与内阁齐平,按早年的做法,就是入阁都是应有之义。
最终,赵曦只是随意的引导,就让文佐帅的武勋封赏成行了······文官团体毕竟是团体,内阁都是单独的人,在利益攸关时,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接下来武将授予文官勋爵,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曦所有的变革,没有一件引起过朝臣大范围抵抗的,因为,他从来都是顺势而为,即便这个势,是由他营造的。
就像现在的军功封赏,在管制改革之后,带着文武通途的目的,就这样轻松的迈出了第一步。
封赏是仪式,是一种宣扬,真正对于这次战事功勋臣工的调整置后了。
总体而言,这次国朝的大盛事是完美收关了,或者说自谋划西夏开始,历时多年的大事,完美收关了。用后世的话,完全可以用由胜利走向胜利来表述。
最大的意外,也是唯一的意外是太子回京时遇袭······这不是可以公布于众的,只能用秘密调查的方式进行。
知晓的范围很小,但内阁诸位臣工都清楚。所以,议事时,内阁都本着谨慎的态度。
官家压抑着的怒火,是每个频繁接触官家的臣工都能感受到的。
“官家,各路大军主帅的安置,也该提上议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