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标志不是独断专行,是合理平衡整个权力阶层,在需要决断时,为大多数臣工支持。

        同样,明君的标志是有一个可以处理各项朝政的内阁,而不是靠一个人来支撑一个朝廷。

        就比如现在,当西夏因为突围不成,派遣第二波使臣抵达汴梁时,就意味着这次战事要结束了。怎样谈判,如何能达到平灭西夏的目标,如何处置西夏的王室、贵族、军卒、牧民,赵曦就不需要操心了。

        这是内阁的事。

        “以青塘吐蕃为蓝本,原则是遥领,整个原西夏的辖区内,部落贵族,特别是可以号令一方并成军的贵族,不得继续留在原辖地。”

        “党项贵族八姓,也就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哪怕是原本控制三五百户的首领,也不得常居原籍。”

        “西夏的骑兵,本来多数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可遴选部分骑兵,不管是做国朝骑兵的教官,还是打散分别隶属于国朝各军,以避免党项人聚集为原则。”

        “党项人从军,必须离开西北地,内阁建议以河北道为善,为国朝收复燕云而储备······”

        内阁对于西夏的安置是经过商讨后,形成的集体决断。富弼的奏报,也确实让赵曦觉得,内阁在这些事务上用心了。

        不过,这是个大原则,或者说是有长远打算的安置原则。下手轻了些,有点彰显圣贤王道的意思。

        “注意一下尺度,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党项人的操守品行,内阁要慎重考虑,特别在党项军伍的安置上,尽量还是以避免后患为原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