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针对董毡的生死对河湟的影响,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苏辙建议徐徐推进,以利益和怀柔的手段,逐步分裂吐蕃部落之间的联系,最后达到全面统治的结果。而章惇,直接陈述董毡存在为危害,建议不接受内附或者处死董毡。
“这时候董毡的死,可能导致王韶前期所有的努力白费,很可能造成河湟陷入战争之中。”
王安石这一次也没有激进,表达了温和的处置态度。
“国朝岂能怕战争?”
韩琦已经忘记国朝屡战屡败的曾经了。这时候国朝的战力已经足可以让他有这样的底气。
“对于河湟的绝对统治而言,死掉的董毡确实比活着的董毡有益。可是当下的情况还真不能让董毡死掉,更不能拒绝内附。”
“经营河湟本来就是战略包围西夏的前奏,而如今已经算是到了骑马可待的地步,不能因为董毡的生死影响国朝的战略目标。还是妥善处置为好。”
或许是富弼把官家对内阁大臣后路安排的消息透露出去了,现在的内阁议事很规范,基本上是涉及自己分管政务时,才有发言,其他议事多数参言的欲望不太强。
富弼不同,他是首相,统揽全局的。
“传闻董毡伤病缠绕,已经命不久矣,朝廷没必要在此时额外的增加河湟的压力。”
文彦博也倾向于谨慎处置。也就是说,内阁大臣基本上都不赞同这时候多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