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担心。

        “稚圭,监察官不需要机巧,需要是耿直。他们只负责遵条令条例,执行侦办任务,愚钝与否并不重要。”

        “条令条例是怎样制定的,稚圭应该清楚。而被侦办的官员处置流程,稚圭也应该清楚。这些岂需要我等为他们担心?”

        韩稚圭的能力是有,智慧也在线,只是他的格局……欠缺呀!这时候纠结这个点,让富弼有点失望。

        “富相,我大概浏览过监察官名录。凡路、州一级的监察主官,皆为进士出身,而其属官,包括总监察衙门,州府郡县监察衙门,特奏名与恩荫官偏多,而朝堂历任执宰和六部九卿的子弟不计其数……”

        不是韩琦要用恶意揣度官家,是官家以往跟文臣的战绩让他不得不想多一点。

        特奏名和恩荫得官的这些人,跟进士出身的朝臣官员,似乎一直存在一丝敌对。

        这样的安排,很有可能是让整个文官团体分崩离析。

        朝堂不是不存在文臣之间的争斗,但是,在制衡皇权和抑制武将这两点上,文臣一直是高度统一的。

        而现在的监察衙门……他们是忠于朝廷、忠于陛下、忠于大宋,不再是忠于自己的阶层,士大夫阶层。

        韩琦认为,这是官家设置监察衙门最主要的目的。他都能看到文臣最终不得不依附官家的景象,也仿佛看到了官家一言而左右大宋的结果……太可怕了!

        如此以来,怕是国朝会成为真正的皇权至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