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口粮田…~这是官家在离开塞北入关内之前,在禁军营中颁布的政策。

        凡禁军有意留在云应四州做矿工者,家眷可分到口粮田。

        同时,朝廷司农寺将开荒,最后将剩余的良田和荒田统一管理,成立由国营寺代管的农垦场。

        农垦场的田地所有权归朝廷,但耕作和收益将授予驻军。历年的驻军不同,田地收益就得分别属于不同的军伍。

        从这点上看,这部分田地更像是属于军产,枢密院有一定的权利。因为枢密院有权决定那支军伍驻防云应四州。

        同时,开荒田是否逐年递增,亦或是粮食产量将与地方官政绩相关联。

        并且,朝廷还容许禁军转民开荒,对转民禁军开荒的田地,朝廷免三年税,且荒田属于开荒者的永田,朝廷不会干预。

        对于朝廷而言,云应四州是属于所有权真空的时机,在赵曦确定大致方向后,玩制衡那一套,相公们一个个都很拿手。

        转民的禁军、转矿工的禁军、驻防的新军、地方衙门、朝廷枢密院和司农寺、国营寺,几家利益相互纠缠者,杜绝了一家独大的可能。

        同时,有了口粮田和永田的诱惑,能很大程度上带动这些废物禁军转民,不仅能解决这部分废物禁军的出路,还能有效填充云应四州丁口空缺的现状。

        翻过来再想想……从雁门大捷那时,官家好像就预料到了会是这样的境况,甚至说连臣工们的反应都在官家的考虑之中。

        “富相,难不成这一切都在官家预料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