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署名文章,还是在《时论》刊登的。
司马光说了,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他司马光教授刑恕只是学问,而不是人品。
朝廷取官,应先重德后用其才。刑恕升迁是吏部考功司考评的结果,跟师从那一门求学不相干……
其实司马光没说清,立场也不鲜明,有跟刑恕划清界限的意思,又不太喜欢做这种落井下石的事。
也就是他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掀起了民间讨论朝廷用人是该重德还是该重才,也开始了太多以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撰写方法。
于是乎,大戏开场了……
而作为这场大戏的最大舞台……《时论》却及时把舞台撤了,没有再刊登一篇关于议政的文章。开始连载刊登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释义,还是向当朝的相公约稿刊登的。
因为官家说了,有些戏不是谁都可以参演的。皇后娘娘在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娘家人。
其实,这时候的议政,有点觉悟的都能看明白,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段,或者说暴风雨已经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当朝廷有传言说整顿抵报行业时,有想法的人终于忍不住了,若想在官制改革中卡位争位上位,就只有不多的时间了…~
本来就是冲着朝会、议政和内阁职位的…~说内阁位有点大。既然是争位,肯定要有对象,必须够资格能排上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