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的整个设想,自己也搞不清本源,是自己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几百年后的大明。

        都有,也都不是,赵曦更倾向于是自己顺应这个时代而萌生出一套新的架构。

        赵曦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可同样也不再是原来那个时代的人。或许是他过来这边的地位决定了,他很不想承认自己被和光同尘了,可事实上,他还是适应了这个时代。

        皇权,集权,是赵曦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赵曦有能力让国朝的制度更加合理,完全可以制定出避免子孙昏聩的制度。可他始终没有舍得丢弃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在整个大设想中,他摈弃了其中分权的内容,反倒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在整个制度中内阁成员在限制皇权上也有了进步,只是这样的进步对于赵曦用后世的观点而言,几近于无,还是皇权至上的本质。

        整个框架的设想中,赵曦故意遗漏了君臣制衡方面的细节,给自己的子孙和未来的臣工都留了余地。

        君王贤明,就可以利用制度将权利集中了,君王平庸而臣工强势,臣工又可以借用制度来限制君权。

        或许这是最好的办法吧…~赵曦自我安慰的想。

        其实,赵曦也清楚,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制度,还是执行制度的人。

        就像如今,当制度不能适应实情,或者说制度导致了衰败时,即便是祖制,也是可以改变的,除非制度可以一直促进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