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政、财各方面,都需要变,还是大变,甚至推倒重来。倘若朝廷不舍得推倒,势必会被另外的力量推倒。

        所以,励精图治,是他王安石立于朝堂的期望。

        他真正缺的是跟朝堂诸公的同流合污,或者说还对朝臣的无耻了解不深,认识不够。

        国朝不抑商,这也导致了国朝的物品交易被大商贾垄断了,造成了商贾剥削黎民,甚至会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地步。

        市易法便势在必行。当然,他王安石也不是蠢蛋,也知道选择时机,就比如现在,在岁末的这次大朝会时提出……

        有朝廷亏空的现实存在,有过年贴钱减少的事实,有前期因为勤政殿营造,导致朝臣、政事堂以及官家三方的龌龊,给他提出市易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王安石不是没想过私底下跟官家捏搓着把这事搞定了,这不可能,从青苗法的推出,王安石就知道不可能。

        官家有意革新,又想朝堂稳定,这本来就是相悖的。

        在王安石看来,官家仍然还是赵家人,始终脱不开优柔寡断的性子。

        也罢,既然官家下不了决心,那自己就把这事挑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