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弹劾不实……”

        王安石似有话说。王韶开边,王安石是最积极支持的相公,而前期的一些成绩,也确实证明了他的支持是正确的。

        这时候在开边事务转向一个快速进展的通道时,突然出现这样的弹章,不得不让人多心。

        “这就是我之所以推动监察体系的原因。原本的御史言官,一个不可以因言获罪,便导致了臣工可以相互任意的攻讦而不用担责。”

        “如此一来,御史言官就逐渐变成了工具,弹劾也成了一种没有任何成本的利器,凡被人弹劾,就必须待参,然后很少有官复原职者。”

        赵曦是顾左右而言他,他心里清楚王安石所指的是什么,无非是现在秦州知州李师中而已。

        可赵曦并没有换的意思,别说正值官制改革之际,就是平时,他也不会让秦州到河湟这样一大片区域,只发一个声音。

        他可以让王韶拥有更多的裁量权,甚至可以提点李师中,但决不会安排一个与王韶相亲的官员主秦州事。

        “倘若监察体系完善,熙河开边,秦州有常设监察衙门可监督,同时,军伍有文佐官,有监察官,除非是整个班子都烂了,否则绝不会出现弹章所奏之事……”

        王安石见官家又把话题引到了监察衙门的筹建上,就明白不可能将李师中调走了。

        王韶在熙河,受秦州节制,他连钱粮的支配权都没有,都得靠秦州供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