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争取宽大,可他们低估了朝廷的力度,或者说低估了官家的怒气。

        这次的惩罚不是贬黜,也不是罚铜,是实实在在的让人倾家荡产。

        虽然国朝优待士大夫,官员的俸禄也很高,可跟一州一府的赋税,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还是官家仁慈,没让他们补三五年十年八年的,只补一年……好吧,这也得卖房卖地了。

        不补也可以,王学士说了,陈昌之就是先例……

        至此,关于国朝耕田是增是减算是有定论了。

        其实,即便是汝州的事不处理,结论也是一样的。

        谁又曾想过,十多年前,官家还是太子时,因为新币铸造之事,就已经有了国朝耕田数的底数。

        当时……当时就是因为听说了太子所谓钱币和粮食的关联,地方官以为上报耕田数会跟新币发往州府数相关。所以,他们在上报耕田数时,都稍微用了一点夸张,使用了少许浪漫主义的词汇。

        现在被官家拿出来,再对照如今的数字……大家已经尽量大胆了,可胆子终归没大过田地兼并的速度。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当初的州府郡县主官,除了被先皇带走的,剩下的大多数在朝堂里挤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