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有缺陷,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反驳理由,可怎么就没人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呢?

        就像现在的朝议,从开始争辩开始,就是嚷嚷,有时候甚至抓住一句话,因此而展开无休止的旁征博引。

        还真是热闹,此起彼伏的声音和声调,各式各样的雅音官话,在紫宸殿盘旋。

        “臣有奏……”

        呃……其实朝议,更多的时候是那些朝臣们掺合,然后官阶差不多的相互怼。

        比如现在,新法支持的一方,从吕惠卿、曾布、吕嘉问,甚至章惇也偶尔一针见血的插两句。这都是王安石推荐新履职的。

        而反对一方也是,比如说冯京,比如说刚刚丁忧回来的苏轼兄弟等等,都是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有见地的。

        朝廷重臣,相对要稳重,很少嚷嚷……也是,有小卒子互掐,大佬们没必要费这劲。

        更别提到执宰一级了,而这时候,吕公弼在朝臣争辩短暂的间歇时,直接出列了。

        吕公弼这是要当庭论述青苗法了。

        何必呢?赵曦一下就明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