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更宋 >
        鲜于仲通骄傲自大不予接受,继续进军,在泸水南岸遭遇南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南诏击败唐军后,正式叛离唐朝,转而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册封并改元建号,改天宝十一载为赞普钟元年。

        天宝十二载,在杨国忠推动下,唐玄宗命侍御史李宓为帅,动员关中、河洛兵十余万大举讨伐南诏。

        唐军长驱直入,进抵南诏都城太和城,遗址位于后世南省大理市境内,但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不敌以逸待劳的南诏军,大军伤亡殆尽,李宓战死。

        这可是鼎盛时期的唐朝,面对南诏这个小国却两战两败,差不多二十万大军就此灰飞烟灭。

        此后杨国忠掩盖败报,继续动员军队,企图再行远征复仇,只是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反叛,计划中的更大规模南征只得取消。

        这场战争,缘起于唐朝边将贪暴,肆意欺凌依附部族,以致遭到报复。

        事发后朝廷边镇不思反省,反而倚势凌人,轻率用兵征伐,这种非正义战争名不正言不顺,毫不意外的遭致惨败。

        很多人认为,大唐朝廷立国之本府兵,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殆尽,以至于内地空虚,给了安禄山可乘之机,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惨祸。

        所以赵匡胤不打大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宋初的情况和唐时差不多多少,大理是南诏之后,实力对比不再多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