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更宋 >
        军校的开学典礼,办的十分热闹,以至于一段时间,汴梁城谈论的都是这个话题。

        武将有了摇篮,文人看着有些眼馋,国子监成立之时,郭浩也没这样重视过。

        没过几天,吏部尚书张昭找到郭浩,这个张昭可不是三国时期那个,而是五代十国的。

        张昭,本名张昭远,字潜夫,濮州范县,后世河南范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官员、藏书家。

        张昭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任吏部尚书,进封为郑国公,后改封陈国公。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礼部尚书李昉,之前李昉入内阁落选,郭浩觉得他人才难得,恰好前任礼部尚书致士,郭浩就让他接任了这个位置。

        张昭是当世大儒,李昉也是翰林学士,两位尚书联袂至此,郭浩见了有些哭笑不得。

        “我说两位先生,你们这是干什么。”

        “启禀陛下,老臣接到大宋六大书院联名上书,请求陛下不要厚此薄彼,军事学院开院盛况,天下士子都听说了,尤其是那功德碑,上面记载的不应该光有武将的名字。”

        张昭说着拿出一个折子,里面是六大书院的请愿书,还有诸多先生和学子的签名。

        郭浩看过之后,抬头注视着二人,之前册封睢阳书院为国子监,只是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和军事学院比,确实寒酸了些。

        可是那个时候,郭浩还没有明确思路,而且朝廷也不富裕,所以就一切从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