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到柳吉柳祥在家,陈三下意识地四周找了一圈,才想起他俩去上学了,弄得他也很不习惯,总觉得柳家少了点什么似的,问:“柳吉柳祥上学还习惯吧?”

        “恩,还可以。就是离家远了点,不过他们总得习惯自己独立生活的。”柳玉琴有点自豪又有点惆怅地说。

        最开始,她真的很不习惯,又时刻担心着他们,弄得吃不好睡不好的。现在她总算也适应了。这个时候,她才明白,为什么有些父母连孩子上大学都要陪读了,不过她也不赞同这么病态的感情,孩子大了,总得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离开父母自己去闯。

        弟弟们的适合能力还不错,毕竟是小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也还很容易,并且在书院里,同年纪的孩子多,生活学习方面都有专人管理,其实日子过得还蛮丰富多彩的。比如,他们会学习各种以前柳玉琴不会教的知识,比如乐理,画画等等。这些都是柳玉琴自己不会的,再者,象骑射一类的,他们也更加喜欢。而且因为他们有点基础,在这方面反而学得非常好,很受夫子的喜欢,常常受到表扬,也让那些在这方面能力很差的同窗们很是羡慕又佩服。这也令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总之,两人很喜欢书院的生活。虽然不比在家里自由自在,但大部分来说,都很好。新鲜知识的涉足,让他们对外面的社会也更加有兴趣,同时也让他们的眼光和见识,以及学识都在慢慢增长。这也让柳玉琴觉得很值得。

        “那书院还行吧?夫子如何,同窗们会不会欺负他们?”陈三又问。柳吉柳祥也相当于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他俩的感情,陈三也是把他俩当成了自己的小兄弟了,时常都要关心一下的。

        “我也就能找到这么一家了,其实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不过,肯定是比不上大地方的大书院的。但夫子都很好,他们与同窗的关系也还不错。”柳玉琴说。

        要是有可能,她也希望能送两个弟弟去很好的书院,一流的书院念书,但是她没有能力,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实古代教育也跟现代的教育一样,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就可以读到最高级的学校,享用最好的教育,最终得到最大程度的成功。而穷人家的孩子,别说念书了,连饭都吃不饱呢。

        在现代也有连上个九年义务教育都难得孩子,甚至有的孩子,连小学都没念完。这样的孩子,多半又重复了父辈的生活,是社会的底层。教育资源这个难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就好比她自己,在现代时也属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读的学校也是普通学校,最后的工作也是普通工作,收入也是普通收入。

        她也见过家境格外好的同学,念高中时就出国了的,后来大部分人都有个好前程。而这群人也与她这种普通人渐行渐远,基本没有来往了。是这群人格外聪明,智商情商格外高吗?也不是,只不过人家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成功的希望就大了很多。

        陈三皱了皱眉头,又说:“只怕书院就他俩离家最远喽。这么小就离家,也有点可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