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理仰头笑,眼里有星星似的。那当然不是星星的倒影,是垂射的灯光,镜面艺术装置的折射。
像这样的开幕式,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就有一千多个,也就是说平均有三个展览在同一天开幕。
不间断的开幕式,在行内人口中叫做。几乎任何展览在对公众正式开放前,都会让重要人士提前观展,即vip预览日,开启它的就是。
按照金融概念划分,拍卖会、中介商是二级市场,那么代理艺术家、将其推向收藏家和业界的画廊则是一级市场。
因此画廊举办的展览或许不如博览会那般博得大众媒体眼球,但尤其重要。它向人们传达了作品的状态——从艺术家的工作室来到灯光下,成为了被展示、待出售的商品。
它们重要,艺术家也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见证者——艺评人、收藏家和其他重要的,参加一个表示支持这个艺术家,他们的到来会给艺术家、展览和画廊带来效应。
而圈中人——混迹艺术行业的但尚且不重要的人、寂寂无名的人,需要出席这些活动获得存在感。他们或许是来支持他们的师友,或许是跟随某一个朋友的到来而来,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在整个场合中游走、同人问候和闲谈,但他们不在中心。
看不见的中心,在德高望重的教授兼评论家身上,在kol关键意见领袖、知名交易商身上,还有最重要的收藏家身上。
今晚的中心无疑是叶先生。
庄理从来不知一个人在一个小时里可以把同样的话重复数十遍,在不同语言间无缝切换,上一秒还在讲粤语俚语,下一秒因为西方面孔的加入一行人立即讲起英文。偶尔也有非英语国家的人士和翻译一起过来,不同口音交错,令人仿佛回到大学英语角。
大多人带了名片,进场时在工作人员处登记,庄理觉得这种现象类似参加红白喜事。她没有名片,不需要登记留名的人让她写下大名,他向人们这么介绍她——年轻的艺术顾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